对于考后填报志愿的同学,高考结束之后最重要的事就是--考后估分。如何才能比较客观地估分呢?
我们在采访中结识了两位可以称为“估分高手”的同学。
李伟元,女,复读生,毕业于黑龙江五常县中,高考估分590分,实际考分595分,现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。
杨硕,男,应届生,毕业于成都市外语学校,高考估分647分,实际考分645分,现就读于北京大学。
我们总结了这两位同学的估分方法及《中国教育报》的专家相关报道,综合整理如下,作为一点建议和参考。
①高考结束之后,要立即估分,以求所做试题在大脑里保存的新鲜程度,这样在对某些细节的评估上才能达到较高的准确性。切记:不能因为考得好或不好,产生某种情绪而将此事耽搁。
②在进行评估的时候,一定要先将答案吃透。明白每一个过程,每一个步骤都是在做什么,可不可以不写这个步骤?换一种写法是不是也能得分?这样也就是为了力求做到严谨,最大限度减小误差。
题目不仅要答对,还要看答得是否完整,因为少一个步骤或少一个论点,都会被扣分;即使题目出了问题,也可能会得分,因为答题过程中的某些步骤可能是对的。不过,在这种情况下,分数要往低处估。
考生要检讨自己是否使用了一些未经推导的公式。也就是说,只有课本上黑体字的公式和定理才能直接引用,否则也会被扣分。是否可能因粗心而丢分,如在做应用题时,有的考生为了节约时间,经常不写“答”字。如果在高考中出现这种情况,也会被扣分。
③对文科主观题进行估分的时候,由于文科的得分是相对稳定的,高考得分与平时得分不会有太大的差距,因此我们要重点结合平时答题经验,以及平时考试的得分情况进行评估。
④作文的估分,最好能请教资深的语文老师,他们能够比较准确地把握。
很多考生常常对作文的估分掌握不好尺度。实际上,在高考评卷中一等、四等作文都相对较少,多数都是二、三等。所以,在没有写跑题的情况下,可以选择折中的办法。另外,如果你通常的作文成绩比较稳定,估分时可以参考自己平时的作文成绩。
⑤为了保证估分的准确性,我们建议进行多次估分,且有如下的程序:先自己估,然后请老师估,最后考生与老师一同进行估分。另外要说明的是,我们不排除老师在估分的时候会给考生一定的心理安慰,所以考生还是要以自己评估的分数为主。自己把握得准,就可以宽一些;如果把握得不准,记不清,有模棱两可之嫌,则要从严掌握。
⑥在对自己进行评估的时候,一定要有自信,不能被别人所左右。自信是高考估分中一个必备因素。有一个很典型的例子:
成都市外语学校一位考生,原准备填报北大数学系。他在估计自己的高考分数后,得知另外两个平时成绩低于他、高考估分却高于他的同学也要报考该校此专业时,该生未经过认真分析,便失去了自信,最终放弃填报北大。事实证明他的选择是错误的,那两位同学高考分数并不及他高,但却顺利地进入了北大数学系。
当然,我们所说的自信建立在对自己的清醒认识上,既不能过分低估自己,或者说是自卑自贱;也不能好高骛远,考完之后不进行认真分析就认为自己这儿也做得对,那儿也没错,过高估计自己的成绩,最终因所估分数与自己的实际分数相去甚远而落榜。